《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在京首發
今日泉州網4月16日訊(通訊員 林清鍛 張炳鈴)質量安全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16日,《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在北京首發。該《白皮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安溪縣人民政府共同發布,再次彰顯安溪的責任與擔當,再次向全社會傳遞安溪質量興茶、綠色發展、品牌強茶的新成果、正能量。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特貼專家楊秀芳作《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報告。
當日,安溪鐵觀音海上絲綢之路“起航計劃”同時啟動。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農業農村部、新華社、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和專家,安溪縣領導、各界愛茶人士以及媒體記者匯聚一堂,共享香茗,共同見證這一茶界盛事。
茶界率先發布質量安全白皮書
當日,在安溪鐵觀音茶香裊裊中,在茶仙子優雅的茶藝演繹中,在安溪鐵觀音文化系統宣傳片的畫面流轉中,農業農村部、新華社、中茶院、安溪縣等領導嘉賓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讓現場與會領導嘉賓、愛茶人,仿佛置身于安溪茶香的風土畫卷。
在祥和的氣氛中,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發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楊秀芳,代表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跟蹤研究項目組作《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報告。
安溪于2019年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為鞏固提升創建成果,牢牢守住質量安全底線,安溪縣人民政府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簡稱中茶院)共同牽頭,由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理工大學、國家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福建)等機構專家組成的項目組,自2020年開始對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狀況啟動為期三年的跟蹤研究。
2020年度重點開展茶園生態環境和土壤質量安全狀況評價、茶鮮葉安全性評價、成品茶質量安全監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自春茶季開始,項目組實地調研并抽樣檢測。樣品來源覆蓋安溪全縣主要產茶鄉鎮和代表性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茶葉市場。采用等離子體質譜、氣相質譜、液相質譜、近紅外光譜和DNA測序等先進技術手段,對代表性茶園土壤樣品開展了營養指標、重金屬、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的檢測和研究,對代表性茶園鮮葉、鐵觀音毛茶和成品茶樣品開展了重金屬、農藥殘留指標的檢測和研究,最終形成《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
楊秀芳在報告中表示,安溪茶園整體生態化趨勢向好,茶園土壤肥力狀況良好,土壤微生物群落豐富,生態系統健康穩定,茶葉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向好。安溪通過推動茶園的立體生態化、土壤的修復改良、全域產品的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使得茶產業由“數量”發展走向“質量效益”發展之路?,F場,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國家非遺傳承人、安溪鐵觀音大師代量效益”發展之路。
現場,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國家非遺傳承人、安溪鐵觀音大師代表安溪百萬茶鄉人民,莊嚴宣誓:做人事茶,立德為先;敬畏天地,感恩自然;生態種植,綠色發展;質量溯源,安全健康;匠心制作,品質至上;誠信經營,茶人擔當。呵護中華國飲,弘揚匠心精神;鼎立永續基業,造福人類健康;為中華茶產業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安溪縣縣長吳毓舟(左2)和有關領導共同啟動安溪鐵觀音海上絲綢之路“啟航計劃”
茶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亮麗元素,早在宋元時期就通過泉州港銷往世界各地,香飄五洲,韻動全球。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進各國茶文化文明互鑒,精準傳播鐵觀音,樹立世界名茶品牌,當日,安溪鐵觀音海上絲綢之路“起航計劃”也正式啟動,今后將每年與一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行茶文化交流互鑒,共同發布報告,開展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國際傳播,助力安溪鐵觀音乘“一帶一路”的浩蕩東風,加速走出去。
借力高端平臺開展跟蹤研究
安溪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實現了由貧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國百強的三大歷史跨越,位列綜合實力全國百強縣第60位、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第21位、全國工業百強縣第83位,茶業已成為安溪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2020年,全縣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2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有56%來自茶業。
而質量安全管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為排查產業安全風險,宣傳安溪鐵觀音特色稟賦,進一步提升茶葉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安溪借助國家級權威機構對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水平進行全面評估,并以發布《白皮書》的形式向公眾公布。
安溪茶園生態和土壤營養結構、安全狀況良好。白皮書指出,安溪縣空氣質量優良,空氣質量六項污染物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規定。茶園灌溉用水符合安全水平,所取水樣的鉛(Pb)、鎘(Cd)、鉻(Cr)和總砷(As)含量遠低于NY/T853-2004《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灌溉用水質量要求限值,安全水平高。茶園土壤重金屬含量符合安全水平,所取土壤樣品的鉛(Pb)、鉻(Cr)、鎘(Cd)和總砷(As)含量符合NY/T853-2004《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土壤質量要求限值,Pb、Cr、Cd和總As等指標的合格率均為100%。茶園土壤肥力狀況良好,微生物群落豐富,土壤生態系統健康穩定。
《白皮書》充分肯定安溪茶園基地鮮葉、毛茶和成品茶質量安全狀況。通過研究表明:鮮葉、毛茶和成品茶鉛合格率為100%,含量遠低于GB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限量規定(5mg/kg);依據GB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合格率為100%。
安溪縣居山近海,境內群山環抱,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榮獲國家生態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十大最美茶鄉”等稱號?!栋灼氛J為,安溪鐵觀音是利用優良的鐵觀音茶樹品種、一定成熟度的鮮葉為原料、用獨特而復雜的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烏龍茶,具“形似觀音、重如鐵”的外形、濃郁持久的香氣、醇爽回甘音韻顯的滋味、品飲七泡有余香的獨特品質特征而享譽海內外。
質量安全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安溪縣出臺《茶十條》產業扶持政策,從綠色發展、產業升級等十方面推動茶業高質量發展,并通過構建組織保障、綠色生態、全程監管、社會共治“四大體系”來保障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
創建首批全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推進茶園土壤改良;創建首批全國農作物(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推進集成應用生態調控、農藝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及全程托管、統防統治、保險托底等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逐步提高全縣茶園植被覆蓋率和生物多樣性,從源頭上推動茶園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和茶葉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價值第一,連續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入選“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成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中英、中印、中朝領導人會晤等重大外交活動用茶。
綠色發展、質量興農,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作為中國產茶第一大縣,安溪率先從縣域大生態—茶山小生態—土壤微生態三個層面立體構建茶園復合生態系統。率先推廣生態調控、農藝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及全程托管、統防統治、保險托底等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率先在源頭建設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率先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率先實行質量聯控、行業自律、舉報重獎、紅黑榜、“一票否決”等制度,整體提升了茶葉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
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發布會宣誓
此次安溪縣委、縣政府在茶界再次率先以白皮書發布質量安全,既是宣言書,也是動員令。”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方曉華看來,這將成為安溪鐵觀音的質量安全提升通道、品質品牌宣傳通道,實施質量興茶、綠色發展、品牌強茶的重要抓手,并以此傳播正能量,提振消費信心,打造茶行業的標桿,引領中國茶供給側改革,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農業農村部原黨組成員、中紀委駐農業部紀檢組原組長宋建朝在致辭中表示,安溪縣委、縣政府借力高端平臺,聚力共繪現代茶業發展藍圖,形成了包括《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在內的一批創新成果,值得各地學習和推廣。楊秀芳也認為,安溪作為全國產茶第一縣,白皮書的發布,不僅能推動安溪進一步提升茶葉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還能把這些經驗和成效,推廣到其他產茶區,可為全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樣板。
安溪縣縣長吳毓舟表示,安溪將以白皮書的發布為新的契機,牢牢守住質量安全底線,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文章,進一步穩一產、強二產、優三產,致力成為世界茶業加工和貿易中心、數字茶業發展和茶文化傳播先行區和示范點,在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擔當主力軍。
[責任編輯:言姝]